写在前面 昨天, 我们学习了聚类中的距离计算; 今天, 我们将继续学习聚类中的原型聚类. 原型聚类 原型聚类亦称'基于原型的聚类'(prototype-based clustering), 此类算法假设聚类结构能通过一组原型刻画, 在显示聚类任务中极为常用. 通常情形下, 算法先对原型进行初始化, 然后对原型进行迭代更新求解. 采用不同的原型表示, 不同的求解方式, 将产生不同的算法. k均值算法 给定样本集 , 'k均值'(k-means)算法针对聚类所得簇划分 最小化平方误差 其中 , 是簇 的均值向量.…
Posts published in September 2018
写在前面 昨天, 我们学习了聚类中的聚类任务; 今天, 我们将继续学习聚类中的性能度量. 性能度量 聚类性能度量亦称聚类'有效性指标'(Validity Index). 与监督学习中的性能度量作用相似, 对类似结果, 我们需通过某种性能度量来评估其好坏; 另一方面, 若明确了最终将要使用的性能度量, 则可直接将其作为聚类过程的优化目标, 从而更好地得到符号要求的聚类结果. 聚类是将样本集 划分为若干互不相交的子集, 即样本簇. 那么, 什么样的聚类结果比较好呢? 直观上看, 我们希望'物以类聚', 即同一簇的样本尽可能彼此相似, 不同簇的样本尽可能不同. 换言之,…
写在前面 昨天, 我们学习了集成学习中的多样性; 今天, 我们将继续学习聚类中的聚类任务. 聚类任务 在'无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中, 训练样本的标记信息是未知的, 目标是通过对无标记训练样本的学习来揭示数据的内在性质及规律, 为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提供基础. 此类学习任务中研究最多, 应用最广的是'聚类'(Clustering). 聚类试图将数据集中的样本划分为若干个通常是不相交的子集, 每个子集称为一个'簇'(Cluster). 通过这样的划分, 每个簇有可能对应于一些潜在的概念(类别). 需要说明的是, 这些概念对聚类算法而言事先是未知的, 聚类过程仅能自动形成簇结构, 簇所对应的概念语义需由使用者来把握和命名. 形式化地说, 假定样本集 包含 个无标记样本,…
Above All Before we start report, we must know something above all: 1.This is the 1st project from Udacity Data Scientist Term2. 2.This project have…
写在前面 昨天, 我们学习了集成学习中的结合策略; 今天, 我们将继续学习集成学习中的多样性. 误差-分歧分解 欲构建泛化能力强的集成, 个体学习器应'好而不同'.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理论分析. 假定我们用个体学习器 通过加权平均法结合产生的集成来完成回归学习任务 . 对示例 , 定义学习器 的'分歧'(Ambiguity)为: 则集成的'分歧'是: 显然, 这里的'分歧'项表征了个体学习器在样本 上的不一致性, 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体学习器的多样性. 个体学习器 和集成 的平方误差分别为: 令…
写在前面 昨天, 我们学习了集成学习中的Bagging与随机森林; 今天, 我们将继续学习集成学习中的结合策略. 结合策略 学习器结合可能会从三个方面带来好处: 首先, 从统计的方面来看, 由于学习任务的假设空间往往很大, 可能有多个假设在训练集上达到同等性能, 此时若使用单学习器可能因误选而导致泛化性能不佳, 结合多个学习器则会减小这一风险; 第二, 从计算的方面来看, 学习算法往往会陷入局部极小点所对应的泛化性能可能很糟糕, 而通过多次运行之后进行结合, 可降低陷入糟糕局部绩效点的风险; 第三, 从表示的方面来看, 某些学习任务的真实假设可能不在当前学习算法所考虑的假设空间中, 此时若使用单学习期则肯定无效, 而通过结合多个学习器, 由于相应的假设空间有所扩大, 有可能学得更好的近似,…